微信扫一扫分享
图1:新疆盐碱地治理前后对比实景照
近日,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”项目顺利通过现场验收,克拉玛依、博湖县等四大核心示范基地传来捷报——曾经土壤含盐量高达19克/公斤的重度盐碱地,如今玉米亩产突破1035公斤,灌溉水利用率超65%,耕地质量平均提升3个等级!
图2:华维集团承担项目中期交流与工作推进会
作为项目课题三“滴灌水肥盐协同调控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设备”的承担单位,华维集团以自主研发的系列滴灌智能装备与平台,为这场“盐碱地革命”注入硬核科技力量,相关成果获天山网、科技日报、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。
图3:华维农抬头一体化云首部项目地应用
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,华维始终聚焦“让每一寸土地都高产”的目标,针对新疆绿洲农业“节水与控盐难平衡、灌溉与产能不同步”的核心痛点,研发出一套覆盖“灌-控-管”全链条的技术装备体系。其中,一体化云首部作为智慧灌溉的“中枢大脑”,可实时采集土壤墒情、盐分、作物长势数据,联动智能施肥机实现水肥精准配比,将传统“大水漫灌”变为“按需供给”,亩均节水30%以上;轻型滴灌带与一体化电动球阀组成“精准输送网络”,既能在作物生育期精准控盐,又能在非生育期高效压盐,破解土壤返盐难题;新型自清洗砂石过滤器则保障灌溉水洁净度,避免滴灌系统堵塞,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
图4:农业科技变盐碱地为(玉米)良田
更值得关注的是,华维将硬件装备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打造的“农抬头”智慧灌溉管控云平台,集成了专家决策系统与作物生长模型。通过该平台,农户可在手机端一键获取灌溉方案,实现从“凭经验种田”到“数据化管理”的转变——在博湖县灵峰家庭农场,农场负责人赵杰感慨:“以前种黑枸杞、油葵收成差,现在用十四五项目的技术与设备的技术种玉米,不仅播种提前一个半月,亩产还超1吨,每亩毛收入达1700元!”
图5:华维用科技兑现“变盐碱地为绿洲”的承诺
截至目前,华维所研发的滴灌装备及平台在新疆广泛应用,示范推广面积超5万亩,克拉玛依示范基地棉田亩产更是从280公斤提升至342公斤,用科技兑现了“变盐碱地为绿洲”的承诺。
图6:华维集团董事长、课题三主持人吕名礼做项目进展汇报
“灌溉不止于灌溉,更是在为粮食安全筑基、为乡村振兴赋能。”华维集团董事长课题三主持人吕名礼表示,作为深耕可控农业24年的“新三农人”,华维始终以科创扎实业之根,此次项目中的核心装备,成功突破洋品牌“卡脖子”困境。未来,华维将继续迭代盐碱地治理技术,推动“分区分类分级精准治理模式”向更多地区推广,让更多“白色荒漠”变身“金色粮仓”,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动力!
图7:24年水肥智慧,丰产丰收农抬头
华维科技护航国家重点项目!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,让“白色荒漠”变“金色粮仓”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动力!